《探索情绪密码,拥抱阳光心态》主题公开班会
发表时间:2025-09-08 浏览量:次
2025年4月2日,温州人文高级中学高二5班开展了一场以 “当情绪来了” 为主题的班会公开课,班主任白惠敏老师通过互动体验、案例分析与心理理论结合的方式,带领同学们解锁情绪管理的密码,现场氛围热烈且充满思考。
班会以 “不要笑” 挑战拉开序幕。四位同学上台接受台下同学的 “逗笑攻势”,三分钟内坚持不笑者获赠小奖品。当滑稽的表情与搞怪的动作引发全场哄笑时,白老师适时引导:“快乐是积极情绪的代表,但恐惧、焦虑等消极情绪同样是大脑的正常反应。” 随后,她通过列举快乐、放松与恐惧、愤怒等情绪词汇,让同学们直观认识到情绪的多元性。
“如果有一颗‘快乐药丸’,你会吃吗?” 白老师抛出的问题引发热议。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,她以情绪 ABC 理论为框架,结合 “数学考试未复习” 的情境再现,拆解事件(A)、认知(B)与结果(C)的关联。“同样面对考试,有人焦虑到冒汗,有人却能冷静复习,这源于对‘考试’的不同认知。” 她还通过 “野马效应”“踢猫效应” 等心理学案例,警示同学们避免被情绪消耗精力或陷入负面传递的恶性循环。
在 “情绪披萨图” 环节,同学们用颜色标注近一周的情绪占比:“50% 平静 + 20% 愉悦 + 25% 紧张”“30% 烦躁 + 40% 兴奋”…… 分享过程中,有同学提到 “因作业未完成而焦虑”,白老师当即引导大家识别背后的 “糟糕至极” 认知 ——“一次作业未完成≠学习失败”,并示范用 “合理信念” 替换 “不合理认知” 的方法,如将 “我必须考满分” 调整为 “尽力就好,错题是进步的机会”。
班会最后,白老师分享了 “储蓄快乐”“大哭一场”“运动解压”“亲近自然” 等情绪调节技巧,并展示了同学们日常记录的 “快乐小事”:“吃到妈妈做的蛋糕”“被老师表扬”…… 在温暖的氛围中,同学们纷纷表示:“原来情绪没有好坏,学会和它对话才是关键。”
此次班会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设计,将抽象的心理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法,不仅让同学们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,更掌握了化解负面情绪的实用技巧,为构建健康的心理状态埋下了一颗阳光的种子。